武汉市建成区蓝绿空间占比达55.62% - 资讯 - 华夏法治播报网

您当前的位置:>首页 -> 资讯>正文

武汉市建成区蓝绿空间占比达55.62%

来源:长江日报  作者:  2023-07-28 14:19:46

戴家湖公园

  长江东去,汉水西来,百湖荟萃的武汉,是一个与水共生长的城市。当前,百里长江生态廊道基本建成,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江豚重回武汉城区江段;东湖、沙湖、戴家湖等城市湖泊生态环境得到显著提升,水清岸绿,公园连片。

  以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为契机,武汉深入开展生态环境综合治理,加快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。据悉,可达、亲水、优美、舒适的蓝绿空间,在全市建成区占比已达55.62%,公园绿地、城市绿道成为市民社会交往活动的重要场所和健康福祉的有力保障。

  江滩成最大的人民公园

  蓝绿空间是由各河湖水系和城市绿地系统共同构成,武汉江滩就是最典型的代表。7月16日,第48届武汉渡江节在江滩举办,1800余名游泳健儿在这里劈波斩浪、肆意畅游。生态、人文、和谐的魅力江滩,再次登上热搜。

  武汉江滩的建设起始于2000年启动汉口江滩防洪及景观综合整治工程。主持设计汉口江滩景观工程一期、二期的总工程师,武汉市园林建筑规划设计院院长让余敏介绍,整治前的汉口江滩建筑杂乱、缺乏规划管理,滨水而居的武汉人,处于“临江而不见江”的尴尬境地。历经3年的综合整治,汉口江滩公园建成,集城市防洪、景观、生态、旅游、休闲、体育健身等功能为一体。在当年,建设这类大尺度的公共滨水空间是一个史无前例的创举,吸引了全国各地的城市规划建设者前来参观学习。

  随着汉口江滩建成开放,武昌、汉阳、汉江、青山江滩陆续开建。为深入践行长江大保护,从根本上解决滨水空间的断点、空点和盲点问题,武汉于2020年启动百里长江生态廊道工程,清理整顿长江、汉江武汉段沿线港口岸线。武汉市园林和林业局党组牵头负责实施长江两岸造林绿化,总计造林1426.67公顷,对整合关闭后的港口码头复绿788.13万平方米。

  如今,绵延两江四岸的百里江滩不仅是守护城市的“生态岸线”,更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人民乐园。汉口江滩三期有一片树林被称作“魔术林”,曾诞生过4个武汉市鸟类新纪录,活跃着20种国家二级保护野生鸟类,记录下170余种鸟类的出现。

  长江、汉江串起公园群

  建设蓝绿交织、清新明亮、水城交融的生态宜居之城,武汉强调从流域治理着手,扎实推进生态保护与利用。通过江湖连通工程,城市蓝绿相融,河流、绿地有机串联成了可休憩的生态廊道、公园群。

  如今,百里长江生态画廊呈现在市民眼前,长江、汉江串起了一片公园群。

  7月19日,青山区戴家湖公园再次被央媒关注,向全国推介。它是武汉首个建在工业废弃物原址上的城市综合公园,曾获得“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”。楠姆河是大东湖生态水网与长江的重要连通枢纽,它将戴家湖公园、青山公园串联,一同形成了武汉市的一块“绿肺”,成为周边10余万居民健身休憩的好去处。

  紧邻长江的沙湖公园,水清岸绿、鱼翔浅底,具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和极高的观赏性,备受市民青睐。在这里,市民可以饱览历史人文、体验亲水之趣、观赏湿地之美。当前,武汉市园林和林业局正在对公园配套设施进行改造提升,让市民享有更舒适的游园体验。

  通过实施“六湖联通”工程,汉阳区墨水湖与周边五座湖泊,被十二条明渠连成一片,与长江、汉江相通,建成了主城区最大的湖泊公园——墨水湖公园。炎炎夏日,为丰富市民游园体验,公园组织了露天电影放映活动,一时间,这里成为了热门打卡点。

  此外,与江滩毗邻的还有和平公园、临江公园、倒口湖公园、莲花湖公园、月湖公园等,蓝绿交融的滨水空间串联成片,周边市民推门就可亲近蓝天碧水绿地。

  在武汉来一场城市漫步

  提高城市蓝绿空间占比,是优化城市生态环境、提高市民生活质量的重要前提。构建蓝绿空间,要让市民能够看得见、摸得着、感受得到。

  最近,“城市漫步”火了,这是一种城市微旅游方式,参与者通过漫步城市街头,去感受城市的美好。作家池莉最喜欢在武汉的两江四岸漫步,在她眼中,武汉的香樟树樟木香格外的浓郁,冬季的腊梅、夏天的荷花与栀子花,更香且更艳,花草树木各有各的美。走在城中,太阳把植物的气息晒得愈发浓郁,大自然仿佛在耳边浅唱低吟。

  在武汉漫步,首选绿道。全市以滨水绿道为主要特色,建设的环湖环山绿道总里程已达2217公里。包括102公里东湖绿道、110公里后官湖绿道、68公里金银湖绿道、30公里青龙山绿道、30公里张公堤绿道等亮点项目。此外,全市林荫路总长约为3168公里,林荫路覆盖率已达88%,800余座公园串珠成链,市民的绿色生活从脚下开始铺就。

  武汉市园林和林业局相关负责人介绍,围绕打造生态宜居的新时代英雄城市,全市正在积极推进绿地、公园、绿道、林荫路、小微湿地、花景大道、花漾街区、绿色驿站等各项园林绿化工程建设,将持续推进蓝绿空间增量提质,伴随国家生态园林城市的创建,让江风湖韵、山清水秀,树茂花繁、人在园中的美好,成为市民生活的日常。

  免责声明:网站作为信息内容发布平台,页面展示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,不代表本网站立场,不承担任何经济和法律责任。文章内容如涉及侵权请联系及时删除。

编辑:bj2021